一剪梅.梅振才


隱形的翅膀

97年作者在紐約歡迎丁石孫校長

最近回北大,正值新校長周其鳳走馬上任。他才61歲,是中國科學院院士,著名物理學家。他原來也是北大畢業生, 算來我還是“學長”輩。當年在燕園,說不定曾擦肩而過。

周其鳳是北大第30任校長。可以說,歷屆校長皆非等閒之輩,在現代中國教育發展史上,發出了耀眼的光芒。 在我心目中,有三顆是最為璀璨的星辰。其一是首任校長孫家鼐。他是清末狀元、光緒皇帝的師傅,傾向變法。 變法失敗後,他冒死向慈禧太后進言,“不廢”京師大學堂。若無孫家鼐,北大早已夭折。其二是1912年上任的蔡元培校長。 他提出“思想自由、兼容並包”的辦學宗旨,使北大完成歷史性變革,從此成為中國教育界一座屹立不墜之高峰。 其三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任校長馬寅初。在致力推進校務時,還提出著名的“新人口論”,卻遭到毛澤東的批判。 身負千鈞重壓,馬老凜然擲言:“明知寡不敵衆,自當單身匹馬,出來應戰,直至戰死爲止......” 他是北大歷史上脊梁最硬的校長。吾生已晚,未能親睹這些老校長的風采,但仍能感受到他們的精神魅力。

我於1962年入北大,當時校長是陸平。他任内經歷“反右”、“大躍進”和“文革”年代,一直處在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。 “文革”的號角,就是聶元梓那張砲打陸平的“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”。我目睹了那驚心動魄的一幕,一夕之間, 陸平從一個高高在上的“整人者”,淪為千夫所指的“走資派”。他是北大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校長。

“文革”後出任校長的,是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,他對學生最具親和力。“文革”前,我和同學就敢上他家裏看電視。 “文革”中,他還是我們“井岡山兵團”的戰友和“寨主”。逝世前,獻出所有書畫珍藏。其小女兒如玲現居紐約, 我對她說:“如果你父親當年能留下幾幅字畫,你今天就不必為‘周培源教育基金’犯愁了。”

至於最近幾屆校長,如丁石孫、陳佳洱和許智宏,都為北大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。我曾任紐約北大校友會會長, 多次在紐約接待過他們。剛卸任的許智宏校長擅歌,最愛唱那首流行歌曲《隱形的翅膀》。據其所言, “這首歌歌詞很好,隱形的翅膀把學生帶向全国、带向世界、帶向美好的未來。”我推而廣之,所有這些教育家 和教授,不就是那“隱形的翅膀”嗎?

08年5月回北大參加110周年校慶,漫步燕園,湖光塔影依舊,憶起百年來為祖國教育事業而鞠躬盡瘁的校長和教授, 不由口占一絕:

星辰百載耀光芒,化雨三春桃李芳。
一代杏壇多少事,良師風範總難忘。

*圖片説明:97年作者在紐約歡迎丁石孫校長(右) (刊於2009年1月3日《僑報周刊》 第64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