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剪梅.梅振才
還似舊時遊上苑
每次回大陸,總要走趟北京。北京對我有磁石般吸引力。最快意處,莫若喜晤燕園昔日同窗,重溫青年時代舊夢。最近返故鄉台山祭祖後,又飛北京,還約幾位學友,入住西北郊回龍觀一間度假酒店。閒談間,張君突然冒出一句話:“上苑離此不遠,何不舊地重遊?”眾皆讚同,立即驅車上路。
想起第一次去上苑,已是四十三年前的往事。1965年秋天,我們這批北大學子,奉命到昌平縣上苑公社搞“社教”,又名“四清運動”。少年不識愁滋味,我們興奮莫名。即將奔赴的上苑,曾是清廷冊封的皇家園林。不由吟唱起南唐後主李煜的《憶江南》詞:“多少恨,昨夜夢魂中。還似舊時遊上苑,車如流水馬如龍。花月正春風。”明知李後主所指的是南京的上苑,我們所去的是北京的上苑,然皆為皇帝冶遊之地,想必風光殊美。
孰料到上苑後,我們失望極了。那有“花月春風”,“車水馬龍”?但見蒼茫燕山腳下,散落著一條條蕭索的村莊。當然,我們不是派來遊山玩水,而是來搞階級鬥爭的。鬥當權派,整幹部,原來寧靜的山村,頓成批鬥戰場。原定運動要搞一年,但在翌年初夏,北大出現聶元梓的《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》,我們就調回學校參加“文化大革命”。雖然在上苑只度過九個月,但在人生歷程中,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。
一別多年,重回上苑。除了那條小河似曾相識之外,出現在我們眼前,竟是一幅全新的畫圖。上苑村口聳立著一塊石碑,上面刻著《上苑藝術家村》。原來,上苑村民和北京藝術家,利用當地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資源,營造了現代藝術的桃源仙境—-上苑畫家村,現在是北京最有名,也是規模最大的畫家村群落。其洋樓別墅,錯落有致,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而整個上苑鄉,則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優勢,發展成為一個觀光旅遊勝地。旅館和飯莊林立,垂釣、燒烤、採摘和滑雪等休閒活動應有盡有。我們在桃峪口村一個觀光園享用午餐,品嘗那已久違的農家菜。這個觀光園的老闆,就是這村子的村長。回想起當年下鄉整“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”的情景,真是恍若隔世。
上苑的巨變,只是近二十年間的事。上苑人乘開放改革之風,走上致富幸福路,可說是變化中的中國農村一個縮影。上苑之行,悲喜交集。喜的是,窮鄉變富地;悲的是,當年所認識的村民,多已隨風而逝。而當今村民,對當年的“四清運動”,似是白頭宮女說玄宗。不過,人們倒還記得一個名字,他就是仍身繋秦城獄中的陳希同,當年昌平的縣委書記,我們四清工作團的團長。撫今追昔,擊節而歌:
一別山鄉四十年,欣看上苑換新天。
重來疑入桃源境,錦繡莊園耀眼簾。
*圖片説明:舆舊友重回上苑 (刊於2008年12月6日《僑報周刊》 第62篇)